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实习生 朱斌图片来源:今日平江
呱呱坠地时偶发难产,右手被拉坏神经导致肌肉萎缩,却在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勇夺4枚金牌;省队集训落下半年的文化课,他奋起直追、挑灯夜读,年级综合排名晋升20余名……这,是岳阳市平江县第十二中学八年级学生罗存林的故事。
右手残疾,就勇敢面对。5月28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联系上训练归家的罗存林及母亲,听听他勇敢对抗苦难人生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在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勇夺4枚金牌的罗存林,与家人、老师合影。)
右手不便,他对抗苦难人生
罗存林,刚出生就开启“困难模式”的岳阳平江伢子。
“他出生时难产,在家人、医生共同努力中平安降临,不料他才三个月大,被诊断出左手骨折、右臂神经拉伤、脑内严重缺氧缺水等问题……”5月27日,回忆起13年前,罗存林母亲吴燕子不由得紧皱双眉。
吴燕子提到,罗存林幼时,萎缩无力的右手封闭了他的心,内心敏感、多虑,“他不愿意跟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穿衣时也总会不经意间拉长衣袖,想把右手藏起来。读小学开始学写字,他用左手写出来的字七扭八歪,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身体残疾,意味着几乎失去了所有关于未来的出路。看着“右手造成的麻烦”增多,吴燕子对儿子严格要求,穿衣、吃饭等生活技能用左手完成,首先从生活上学会独立;特制棉布袋锻炼右手肌肉,减缓右臂萎缩速度。
“他小时候很犟,但决不允许他因写不好字就轻言放弃。”吴燕子表示,笔画复杂的“赢”“喜”等中文字,同龄小孩或许只要写10遍就能轻松掌握,但存林要写上30遍、40遍甚至上百遍,才达到“勉强及格”的水平。
入选省游泳队,他找到自信源泉
2022年5月,罗存林迎来生命中新的希望和转机。存林被县残联选中,注册成为一名少年组职业运动员,开始学习游泳。
同年5月22日,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抵达株洲体育中心游泳馆训练场。罗存林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游泳馆,当时特别紧张,生怕自己搞砸了。”
“因为从没游过泳,教练让我先在岸边练习动作。”两天的岸边训练时间过得飞快,不习水性的罗存林迎来真正的挑战。第一次与泳池亲密接触,罗存林的身体却无法在水中保持平衡,呛水、下沉诱发的恐惧心理包裹着这个稚嫩少年,他只能不断抓着赛道两旁的浮漂,向教练求助。
或许人生经历挫折才会成长,从小把“我不行”挂在嘴边的罗存林,这一次选择向困难发起挑战。渐渐熟悉水性后,他日复一日的体能和水上训练;他长时间泡在水里,呼吸、憋气、滑动双腿,熟悉每一寸肌肉,力求把它们调整到最佳状态;在一次次与水花的较量中,不断提升游泳技能。
“他很努力,每日训练结束时我们会布置一些任务,存林真真切切地听进了心里。”教练范晓亮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每天结束训练后,存林都会和小伙伴加训,不同于初来乍到时的腼腆、不爱说话,罗存林与同龄人“打成一片”了。
勇往直前,他夺得荣耀金牌
一次次沉下去,浮起来......经过一个月的练习,他终于学会了游泳。
令人意外得失,2022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罗存林与碧浪搏击,拿下F14级别100米、200米、400米自由泳及100米蛙泳4枚金牌,成为岳阳市平江县金牌数量最多的游泳队员。
这名13岁的小将,像是一条飞速的剑鱼,有着劈波斩浪的迅猛,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四金王”。
(夺金返校后,罗存林在课间打乒乓球。 )
拿着沉甸甸的金牌回到学校,曾经沉默寡言、敏感的罗存林开始主动向同学、老师请教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比赛结束返校,老师们普遍发现存林更加积极主动了,他想把训练落下的6个月功课补上来。”班主任赖雯渝欣喜地说,今年4月的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在年级进步了20多名。
“右手不便带给我的困扰慢慢地变少了,现在可以自己做早餐,用一只手游泳也能和别人游得一样好。”罗存林坚信,用一只手也能闯荡出别样人生,“我也要坚持训练,争取上全国残运会,拿更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