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塑料和聚丙烯期货主力合约价差不断走阔。从供应端来讲,聚丙烯扩能增速更快,聚乙烯存在LL、HD、LD的结构差异,扩能增速总体低于聚丙烯,而进口端由于内外盘价差导致进口依存度下滑,对于较大程度依赖进口的聚乙烯而言减轻了进口料冲击的压力。整体上供应端聚丙烯压力显得更为突出。具体来看:
2019年以来聚烯烃行业进入新一轮扩能周期,PE在2020和2021年经历两年高速扩张周期,之后增速有所下滑,且扩能多集中在HDPE领域,LDPE扩能较少,LLDPE这两年扩能力度也较为有限。聚丙烯推迟投产产能叠加今年计划投产产能,导致整体新增产能投放量预期大增,未来两年聚丙烯仍然集中,且以PDH路线为主。这就导致了聚丙烯投产压力会呈现持续快速释放过程中,这也就导致了LL-PP价差有长期走阔的驱动。
从今年新装置投产情况来看,聚乙烯有多套装置计划投产,且都集中在上半年,截止到目前我国聚乙烯今年已经投产了广东石化、海南炼油、山东劲海共计6条线,累计投放产能220万吨/年,产能增速为6.87%,后期仍有宁夏宝丰和福建古雷三条线共计95万吨/年产能计划投放,届时,我国聚乙烯产能将达到3296万吨,年内产能增速将达到9.84%。从品种上来看,今年新投产的HDPE产能有150万吨/年,LDPE和EVA联产装置共计55万吨/年,全密度装置共计110万吨。聚丙烯到目前为止年内已经有广东石化、海南炼油、广西鸿谊、山东京博,共计220万吨/年产能投放,排除年底计划投产的产能,年内仍有多套装置计划二三季度投产,共计产能255万吨/年,如果这些装置顺利投产,今年聚丙烯将投放475万吨/年装置,产能增速将高达14.4%。
从全球范围新装置投产情况来看,今年有印度、越南、美国和加拿大四套装置投产,产能增速为3.8%。可见,我国聚乙烯产能投放速度要远高于国外产能投放速度。因此,国内供应端的压力要相对较大,国内价格洼地的局面或会延续。当然如果外部经济景气度持续下滑,需求萎缩也会导致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外部进口货源竞争加剧。整体来看,这两年由于内外盘价格倒挂,我国聚乙烯进口依存度持续下滑。据统计,2023年1-3月,国内聚乙烯进口量累计325.5万吨,同比减少8.83%。同期,国内聚乙烯出口量累计22.15万吨,同比增加114.29%。进口依存34%,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聚丙烯相对聚乙烯来说,进口依存度较小,供应主要来自国内市场,与聚乙烯情况相似的是,今年外部新增装置产能只有109万吨,相比国内产能增量要小很多,外部货源压力较小。聚乙烯和聚丙烯相比供应来自内外两个市场,因此供应端的压力要从两个方向来衡量,从进口端来看,聚乙烯进口量难有增长,因此,会拉低聚乙烯整体供应增速的发展。
这两年聚烯烃市场经常受到成本端和需求端双向挤压,导致行业亏损情况普遍,盈利能力的下降倒逼生产企业不得不采取停车减负来缓解供需矛盾的激化。从检修情况来看,1-4月份,我国聚丙烯检修损失量累计为149.59万吨,同比增长28.94%;1-4月份,我国聚丙烯产量为1027.58万吨,同比增长3.89%。从聚乙烯检修情况来看,2023年1-3月份,我国聚乙烯累计检修损失量同比增47.88%,但由于去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油价暴涨带来成本压力骤然增加,而需求端持续疲弱,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导致生产企业检修意愿骤然升高。因此,去年4月份检修量远高于往年同期,基数高导致今年4月检修量同比波动不大,整体来看,1-4月份,检修量呈偏高水平,与去年同样受到成本端和需求端带来的盈利压力。1-4月份,我国聚乙烯产量为880.59万吨,同比增长8.81%。
综合产能投放、产量增长、检修损失以及进出口的情况,我们得到了聚乙烯和聚丙烯供应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1-4月份我国聚乙烯和聚丙烯供应量同比增速分别为-0.78%和1.7%,聚丙烯供应端压力相对较大。
后期来看,聚丙烯后期投产压力相对聚乙烯仍然偏大,而进口方面,由于国内投产增速远高于国外增速,国内价格形成的洼地有可能继续延续,进口料冲击的风险相对较小,这对于聚乙烯供应压力的缓解更为有利。因此,仅从供需面来看,聚丙烯的压力仍将大于聚乙烯,价差有继续走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