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曾璐 孙书江 黄贤龙
近年来,为更好适应教师队伍年轻化、老龄化、断层化的特点,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紧扣课堂、名师、研讨、锻炼四个关键因素,制定培养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努力让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课堂打磨,增本领。采取校内教师听、班子推门听、全镇流动听的方式,注重课堂提高。每周安排1-2名教师上公开课,争取每门学科,每个教师,每个学期至少一次公开课,达到校内教师互听互评,共交流共提高的目标。每半月,采取学校轮流承办的形式,开展课改流动现场会,承办学校语数英三科各推选1名教师上优质课,其他学校派对应年级任课教师前来观摩学习交流,确保每个学期每门学科的教师至少有一次共交流共研讨的机会,打造更好的年级课堂教学效果。每个月,各校班子成员分组进行常规督查,不打招呼进入学校听教师常态课,对课堂准备不充分教师进行通报,给予课堂压力,树正教师队伍的教风。
名师引领,提水平。积极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对接区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挖掘学校教师资源,合理分配骨干教师,围绕上课技巧、备课思路、作业设计等方面开展骨干教师论坛,不断加大骨干教师的影响力,辐射面。选取年轻教师同城区名师结对,手拉手,开展青蓝工程,让年轻教师丰富教学经验走向常态化。积极同区电教中心教研部衔接,配合开展名师送课下校活动,努力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课堂学习机会,掌握教学技巧。
探讨交流,强意识。针对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时间节点,采取座谈研讨的形式,让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教学质量,打上“强心针”。利用开学前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按年级分组研读课标,通过开展学课标、说课标、用课标等活动,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及要求。教研组组长引导教师们深钻教材,找出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难点,教师学懂学透后再施教,能有效的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积极探究。学期中期,分年级分学科召开质量座谈会,谈班情、学情及教学上的困难,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教学难题。同时,各班各科教师对前半段教学作总结,对下半学期谈思路,以会议促规划,力保有序教学。寒暑假前,召开教师大会,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总结,根据平时的巡课,查常规,质量情况等,树立一批典型教师作标杆,找出一批“佛系”教师,谈谈话,施施压,帮其补足短板。 提供平台,育青年。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培养好青年教师最为关键,在培训、学习、展示等方面,优先选派有干劲、有思想的青年教师参加,力争让青年教师担大任,不断提升教学素养。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省、市、区主办的各类培训,每次培训后,参培教师都需做一次分享,写一篇心得。同时,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开展年轻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PPT制作等常规教学手段培训,围绕“双减”“五项管理”开展作业设计、红色课程等培训。让教师能够紧扣教育方针政策,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前往南昌、赣州等地观摩学习国家级名师课堂,汲取营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类学科优质课,作业设计、PPT制作等竞赛,搭建青年教师比拼舞台,选出好苗子,参加区级以上竞赛,争取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去,提升知名度,打造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