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革履,万众瞩目。
【资料图】
这是广大群众对央视主持人的第一印象。
但是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在光鲜亮丽的荧幕形象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与苦楚。
央视主持人中有这样一对夫妻。
他们结婚十五年,共居一室,却连见面的时间都寥寥无几。
一个长期白班,一个长期夜班。
“白天不懂夜的黑”让两人从结婚开始就“分居”了15年。
但是即使聚少离多。
结婚19年以来两人却依旧十分恩爱,在镜头前的甜蜜互动更是羡煞旁人。
这让人忍不住好奇,是什么让他们的爱情不朽呢?
这就要从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说起……
鲁健和郑天亮
好事多磨的鲁健与顺风顺水的天亮
鲁健生于漫天黄沙的内蒙古阿拉善盟。
父亲是治理沙漠的技术官员,母亲的工作是文化馆职员。
在知识分子父母的启蒙下,鲁健从小就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别的小朋友还在打弹珠堆沙子的时候,鲁健就迷上了书中的世界。
每天去母亲所在的文化馆看书。
《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杨家将》等英雄故事,是小鲁健最爱看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在校期间的勤奋学习,鲁健的成绩一直优异。
高考后在志愿栏里郑重写下北京大学,只可惜失之交臂间,他被调到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
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往下走,鲁健毕业之后应该会当一名老师。
但是一天姐姐告诉她,银川市里正在进行朗诵比赛。
“试一下总不会吃亏嘛”。
就这样一试,鲁健就摘得第一名的桂冠。
也正是因为这次朗诵比赛的出色表现,一年之后鲁健毕业,就得以进入到银川电视台实习。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只负责台前的稿件朗读,不负责其他工作。
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都没有用武之地。
意识到这份工作虽然安稳,但却不是他想要的。
姐姐也给他讲了一个自己同学的故事:
“他放弃了自己工作到北京学习,连续考了五年,考上了中央美院的研究生。”
就这样,一颗种子在鲁健心里种下。
在银川电视台工作3年后。
1995年,鲁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
跳出舒适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家里也认为这样做太过冒失,劝阻他留下来。
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岗位。
好在姐姐非常支持他,给了他鼓励,也给了他经济上的帮助。
只是前两次考试失利,直到1997年,鲁健才成功入学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也应了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校期间孜孜学习,表现优异的他2001年毕业被中央电视台选入其中。
与鲁健的一波三折比起来,出生于烟台的女孩郑天亮,学习和工作的道路就显得顺利很多。
大学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东方时空》栏目实习。
在工作中,一次介绍奥运福娃的经历,让领导注意到这个年仅19岁的孩子,于是向总制片人时间推荐了她。
经过几次的试镜,2001年,郑天亮就成为改版后《东方时空》栏目的一名主持人。
而央视,也是她和鲁健结缘的开始。
一碗面汤让两人走到一起
岗前培训是每个来到央视的新人都要参加的,鲁健与郑天亮同样不例外。
想着笨鸟先飞的鲁健早早来到教室做准备。
但是没想到“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个女孩竟比他来的更早。
这可引起了鲁健的注意。
培训第一节课,鲁健频频观察郑天亮。
但是因为走神,台上前辈讲解的内容他没记录完全,只好问郑天亮借笔记来抄一下。
“只顾着看我了,笔记没记好吧?”郑天亮开玩笑般说道。
这句玩笑却让鲁健红了脸,两人也熟悉了起来。
理论培训结束之后开始实践,他们被指定下的基层是内蒙古赤峰电视台。
想着内蒙可是自己的老家,鲁健当仁不让的担任了实习队伍的队长。
“既然当了队长,这队伍得好好带呀。”鲁健心想。于是他约法三章:
“一不许迟到,二不许私自外出,三不许谈恋爱。”
听到第三条,队员都不当回事的哄笑一堂。
但没想到这开玩笑般的第三条,最后困住了队长鲁健。
半年的实习的生活紧张且充实,在实习队伍里,郑天亮一直崭露头角。
赤峰电视台的领导说要整改节目,郑天亮第一个出谋划策。
同事生病了,郑天亮第一个出来帮同事完成工作。
连续几次台内评比,郑天亮都被评为优秀。
渐渐的,鲁健发现郑天亮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自己被她迷得“神魂颠倒”。
于是,她忙,鲁健就陪她一起加班,两人总是最后一批离开岗位。
爱情的种子在发芽,可是因为自己制定的“约法三章”,总不好出尔反尔。
于是将心里的感情苦苦压抑,直到半年的实践期结束。
鲁健和郑天亮
回到北京第一件事,鲁健就向郑天亮表明了心意。
“我不想找同行结婚,一点神秘感都没有了!”郑天亮的话让鲁健如遭棒喝。
但是坎坷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鲁健坚定不移的性格。
他认定了一个人,就不会再轻易改变。
于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制造偶遇,制造惊喜,增加两人的相交次数,也加倍对郑天亮好。
一次,两人去面馆吃面。
鲁健嘱咐服务员上碗面汤,之后贴心地端起,放在郑天亮的面前:“你胃不太好,先喝点面汤热乎一下吧。”
体贴的话语和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终于暖化了郑天亮的心。
于是单向喜欢变成双向奔赴,且爱意一旦点燃就一泻千里。
2004年,26岁的郑天亮,投入了32岁鲁健的怀抱。
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分居”
低调领证,也低调办婚礼。
中午的酒席刚吃完,晚上的宾客还没到场呢,单位突然发通知,“两会”召开了。
很多同事都还没来得及参加婚宴,婚礼就草草收场。
作为台里的中坚力量,鲁健和郑天亮都有太多事情要忙。
在各自的岗位上连轴转,跟着各自的团队在不同的宾馆休息。
新婚那天往后再数10天,他们竟一面未见。
鲁健只觉得愧对自己的妻子:“没想到刚结婚就忙成这样,对不起,没有给你一个风光的婚礼。”
“只要和你在一起就行了,婚礼办不办我都乐意。”
爱人的体贴让鲁健觉得,自己真是选对了人。
婚礼简略,婚后的生活也简略。
单位分了一套小三居,50多平,二人亲自动手粉刷。
当时鲁健主持《朝闻天下》栏目,节目在白天录制。
郑天亮主持《午夜新闻》栏目,节目主要录制时间在晚上。
两人的生活作息彻底颠倒。
这让二人“白天不懂夜的黑”,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很少能见到面。
每次鲁健要上班的时候,郑天亮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倒头就睡。
好好的一对夫妻,却要忍受“分居”之苦,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见不到面,就容易感情变淡,这让鲁健有些担忧。
于是他每天晚上加班,等妻子来台里,他们一起在食堂吃顿饭。
每天早上又早早起床,做好早餐放在锅里温着,自己去上班,也留个纸条让妻子记得吃完饭再睡。
郑天亮很感动丈夫对自己的在乎。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系家庭的鲁健差点就在工作上出了岔子。
因为睡眠不足,鲁健在主持节目时状态不佳。
善解人意的妻子看到丈夫这般辛苦,便安慰道:“我们是同行,都理解这一行的不容易,你不用担心我,也不要心里有负担。”
看着懂事的妻子,鲁健心里总是又欣慰又心疼。
鲁健是真的选对了人。
郑天亮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生活状态而埋怨另一半。
也没有旧事重提“不想找同行结婚”。
相反地,她对鲁健十分理解包容,辛劳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照顾好自己的丈夫。
时不时给他做一顿海鲜大餐,傍晚上班之前也会熬好用心准备的米粥。
面对妻子的付出,鲁健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每天都会嘱咐爱人好好吃饭,在家里堆满水果。
夫妻二人的理解和包容,让这份感情虽然平淡,但也别有滋味。
有了孩子,却要分离
2007年,二人也诞生了爱得结晶。
有女儿鲁知予之前,这样分居的生活还能维持。
但是有女儿之后,这样的生活还能继续下去吗?
两人工作的忙碌,都让他们顾不上照顾孩子,于是双方父母站出来,表示都愿意帮忙带孩子。
可是夫妻二人50平的小房子,终究是容不下太多人生活。
再加上鲁健的父亲早年瘫痪,母亲照顾父亲并不得闲。
无奈之下,郑天亮将女儿送到自己父母的怀里,让他们把孩子带回烟台老家照顾。
父母在北京工作,心里盛满对女儿的思念。
鲁知予在烟台长大,咸咸的海水和暖暖的海风也没能吹散她对父母陪伴的渴望。
随着女儿年纪一点点增长,会说的话越来越多,鲁健和郑天亮的心也越来越痛。
每次通电话,女儿都会哭着说:“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们住在一起呀。”
小小的孩童牵动着父母的心。
夫妻二人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央视的主持人,也是孩子的父亲母亲。
可现实中的工作与家庭之间无法两全,他们只能尽力在自己工作之余,每隔两个月前往烟台陪伴孩子。
鲁知予每次见到父母都很开心。
每次爸爸妈妈要来之前,她都会认真选出自己觉得好看的衣服,让外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也把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的奖状和小红花一一陈列,等待爸爸妈妈的夸奖。
只是相聚是幸福的,分离时总难以割舍。
每次夫妻二人要回北京时,女儿都会嚎啕大哭。
孩子哭,爸爸妈妈也哭,求不得,放不下,何其痛苦。
时间就这样在家庭和事业的拉扯中走过,鲁知予6岁了。
鲁健和郑天亮在这一年咬牙作出决定,将女儿接到了北京。
一方面是想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是这些年里他们也存了些钱,可以让孩子上寄宿学校,对父母的工作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压力。
孩子的到来让小夫妻紧张的生活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即使平日里工作再忙,鲁健和郑天亮都会挤出时间陪伴孩子。
跟着菜谱学做女儿喜欢的食物,协调时间不缺席女儿的家长会。
只要有假期就带女儿出去玩,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鲁知予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只是2014年,郑天亮怀了二胎。
舍不得放弃,又为如今腾不出手的生活而为难。
郑家远在烟台的父母知道后再次站出来,表示他们很愿意再养大一个小外孙。
于是儿子“满满”出生,同样是在满月后就离开了父母。
鲁健和郑天亮台里依旧是“白天黑夜不相见”。
鲁健和郑天亮在家庭里再次承受孩子分离的伤痛。
正如《剪刀手爱德华》里面的一句话:
“放下剪刀,我就无法保护你;拿起剪刀,我就不能拥抱你。”
身为央视主持人,面向全国人民播报新闻,他们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要对台里负责,也要对中国数亿收听新闻的听众负责。
因此即使再辛苦,他们也不能退缩。
2015年,郑天亮的父亲退休了。
想着孩子在大城市打拼不易,来回奔波更为不易。
于是他们就不让女儿女婿每月回烟台,换成自己带着老伴和小外孙每月去北京。
如此往复几次之后,鲁健的母亲担心又愧疚。
她觉得自己这些年没有为儿子和孙儿付出生命,倒是让亲家两口子这么奔忙。
于是悄悄拿出自己的积蓄,想要给孩子在北京买房。
只是北京居大不易。
令人瞪大眼睛的房价让鲁健的母亲不知如何是好。
但这个想法鲁健十分赞同。
他和郑天亮商量之后卖了单位的50平小房子,拿出积攒的积蓄,再加上母亲的帮助,在北京付了一套大三居。
把岳父母还有儿子从烟台接到北京生活。
上小学的鲁知予有人照顾后不用上寄宿学校了,小儿子满满也有人看管。
鲁健和郑天亮同样不用再经历分离之苦。
而岳父母勤劳能干,照顾小的,接送大的,家里的家务全都一手包揽,也给夫妻二人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2019年,夜里工作15年多的郑天亮终于迎来了工作上面的变动。
台里调换她主持《朝闻天下》,她终于可以白天工作,晚间休息了。
与此同时,鲁健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被领导安排主持访谈节目《鲁健访谈》。
夫妻二人终于结束了多年“同一屋檐下的分居”状态。
两人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算是苦尽甘来了。
愿每个人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大城市拼搏的过程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难处。
生活与事业的碰撞,也总是让人苦不堪言。
鲁健与郑天亮结婚19年,“分居”15年。
比起常人,他们的困难更多,也更久。
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没有因为分居而产生裂痕。
随着岁月的冲刷和生活的洗礼,反而更加的耀眼。
常言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再大的困难,都不能阻止他们幸福。
这对央视夫妻的婚姻,或许就是人们所最向往的爱情与幸福吧。
芸芸众生兜兜转转,大部分都在尘世里讨生活。
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甜。
也许很多人想过逃离,但大多只是想想而已。
因为在自己身后,还有着一个家庭,或者爱的人需要守护。
正在看文章的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鲁健和郑天亮的困难。
你愿不愿意“守得云开见月明”,共同守护婚姻,守护家庭呢?